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:2024-11-13 10:18:55
俗话说,小隐在山林,大隐于市朝。如果心绪不宁,即使环境幽静也无法看破红尘。反之,如果能够做到恬淡虚无,即使在喧闹的集市,也可以物我两忘。
古代很多文人墨客年轻时都是满腔热血,希望大展宏图。可是现实总是那么无情,加上自己的脾气执拗,不甘于同流合污,于是沉沦下僚,久困樊笼,也就有了归隐之心。
李白不为高力士所容,慨叹之余,“逃丘园而不返,使人常高其风而不敢昔焉”;杜甫仕途不顺,寻访隐士,“不愿论簪笏,悠悠沧海情”。苏轼遇见山人顿生禅意,自比仙鹤,“鹤飞去兮西山之缺,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”;常建借宿王昌龄的隐居,也写了两句著名的隐逸诗,“清溪深不测,隐处唯孤云。”下面介绍八首描写隐逸的古诗词,恬淡虚静,物我两忘。
渔父
五代 李煜
浪花有意千里雪,桃花无言一队春。
一壶酒,一竿身,快活如侬有几人。
赏析:开篇入画,将画中意境以言辞写出,以画境言心境。作者以情见景,借景寓意,心态淡然而出。有酒、有竿、悠然独钓,这种情境虽静寂却清新,表现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满足。
阳羡歌
宋 贺铸
山秀芙蓉,溪明罨画。真游洞穴沧波下。临风慨想斩蛟灵。长桥千载犹横跨。
解佩投簪,求田问舍。黄鸡白酒渔樵社。元龙非复少时豪,耳根洗尽功名话。
赏析:元龙就是三国时的陈登,贺铸借陈登说自己,已不再有年青时忧国忧民、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,耳边也不再有功名利禄之语。这结句实则是反语,是壮志难酬的激愤之语。
秋怀
宋 欧阳修
节物岂不好,秋怀何黯然。
西风酒旗市,细雨菊花天。
感事悲双鬓,包羞食万钱。
鹿车终自驾,归去颍东田。
赏析:此诗感叹国事,自伤衰老,羞于食厚禄而愤然思归隐,这正是诗人当时消极颓唐心态形象化的呈现。全篇字句凝练,诗意浓缩,章法严谨,艺术表现手法十分高超。
诉衷情
宋 晏殊
芙蓉金菊斗馨香,天气欲重阳。远村秋色如画,红树间疏黄。
流水淡,碧天长,路茫茫。凭高目断,鸿雁来时,无限思量。
赏析:此词是秋天在汴京登高远望时所作,也是大晏词中为数不多的有实地可考的作品之一。它就秋景而抒情,展示了这位久历宦海、将近“知天命”之年的文化人高旷广远的胸怀。
访隐者不遇成二绝
唐 李商隐
秋水悠悠浸野扉,梦中来数觉来稀。
玄蝉去尽叶黄落,一树冬青人未归。
城郭休过识者稀,哀猿啼处有柴扉。
沧江白石樵渔路,日暮归来雨满衣。
赏析:第一首诗写造访所见隐者居处环境,从闲静清疏环境中写出人的作风。而黄叶落尽后,显得特别有生气和神采的“一树冬青”,被置于“人未归”之前,正是隐隐显示“未归主人”的精神品格。
第二首诗写想象中隐者归来情景,既不入城市,对方当从僻路而归,洁净的冷凉的沧江白石、暮雨湿衣,正契合隐者的渔樵家风。
登辨觉寺
唐 王维
竹径从初地,莲峰出化城。
窗中三楚尽,林上九江平。
软草承趺坐,长松响梵声。
空居法云外,观世得无生。
赏析:此诗一联一事,从闻寺而来,到登寺而望,再到寺中静坐,最后了悟佛法,娓娓道来,不故意雕刻,却景象弘远,秩序井然。
观景亦悟道,涵括万里之景,正是佛法涵盖一切之喻。五六句一静一动,以“梵声”衬出静寂,具象深微,正可“观世得无生”,化用佛典,浑化无迹。
宿王昌龄隐居
唐 常建
清溪深不测,隐处唯孤云。
松际露微月,清光犹为君。
茅亭宿花影,药院滋苔纹。
余亦谢时去,西山鸾鹤群。
赏析:王昌龄隐居处望去只看见一片白云,齐梁隐士曾说:“山中何所有?岭上多白云。只可自怡悦,不堪持赠君。”因而山中白云便成为隐者居处的标志,清高风度的象征。王昌龄贫穷,云也孤,而更见出清高。
渔父
唐 张志和
八月九月芦花飞,南谿老人重钓归。
秋山入帘翠滴滴,野艇倚槛云依依。
却把渔竿寻小径,闲梳鹤发对斜晖。
翻嫌四皓曾多事,出为储皇定是非。
赏析:诗人取景不惑,行云流水般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秋溪摆钓图,字里行间飘荡着一种轻灵的气息。作者采用由远至近的审美视角,秋山、野艇的仰视之间流淌着“脆滴滴”、“云依依”的生命色彩,充彻着一种虚静的宇宙意识。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三八文章网 闽ICP备2024058912号-13